Thursday, April 16, 2009

兩年內第三次搬家

喂!仲未知我呢個網誌搬左去邊?email問我啦!




係呀, 好明白孟母三遷嘅道理。

07年暑假由香港搬到美國,除了因為我讀書外,還想兩個女兒可以有點經歷。

08年年初,按著計劃住滿半年後找到現址,是為了適合兩姊妹的學區,不用交學費、包午餐、平少少的租金、大及靚少少的環境、更寧靜與安全的感覺、近華人社區等等,加起來等如大大的恩典。

今個月月尾,除了因為同屋遲啲結婚外,也為了可以讓她兩無憂地練琴。不想再住在退休白人的樓上,免得雙方都唔方便。

搵屋的過程不算困難,也不算順利,只因相信神會預備最好。現在也許因為我沒有這裡的SSN而未能搬到我心目中較為理想的地方,不過也不打緊,總會有預備...雖然只剩下兩星期便要動身。這兩日的禱告,還是要學習等待的功課。真的不易呀,始終吊住吊住咁。

這個過程也很珍貴,不斷跟女兒重述神怎樣預備我們現在有的機會,我相信神給我的造就並不限於我一人,而是我全家。搬屋的過程也讓他們經歷神的預備,是信心操練的功課之一。其實,神在我們沒有太在意時,回應了我們十多年前的禱告:至於我和我家必定事奉耶和華。看到兩個女在這裡確實在屬靈方面有所成長。家姐最近寫的讀書報告,一語中的指出這見證故事表達了一個信心軟弱的片段,雖說她的批評有點無情,但至少她在理性上知道我們的神是怎樣的神,我們對生命應有的看法是甚麼。至於亞針,在學校的團契及教會的主日學給予她不少的造就。

這都是恩典。

上週跟家姐提到東將會入讀LTS,又跟她談及我、老馬伯父和姑媽都是LTS的畢業生,她似乎很嚮往,我們有這樣的一蓆對話:

J:我第時可能都會係嗰度讀書。
我:或者到Fuller可能更好喎!
J:唔...唔會,唔想鉤起呢啲唔好嘅回憶。
我:......

她的意思是美國的生活目前還沒有帶給她快樂的片段,我明白她的負面感受,試問連續轉三年轉校,加上在選擇朋友上到處設防(這也是家長的問題),她又怎會自在享受這裡的生活?第一年建立的友誼,隨著轉校而淡化,在別的地方認識一見如故的朋友,也因為距離而少有接觸...有時也有點點自責,但想不通也要堅持相信她有一日會以感恩的心回看這幾年的生活,這是我的愚忠,對神應許的愚忠。

當然,也要求神給我們多點智慧與耐性,知道怎樣做。

Tuesday, April 14, 2009

敬告

雖說網絡世界是公開的,任何人任何時間到此一遊都無任歡迎,只是hyperlink的網誌,最少是自己認識的吧。

算了吧,為了大家著想,我都係一次過清洗所有自己友的links.

Monday, April 13, 2009

受難曲

今日崇拜再播受難曲的片段,如果米路吉遜所拍的都是當日真實的場境,我始終不明白為何基督受苦要到這個地步。神學上雖有不少答案,受苦是必需的云云,但我的問題是:為何要達到這個程度?廣東話:使唔使去到咁盡呀?

不要說那位受鞭傷的是從來只用愛來對待身邊所有人的主耶穌,就算是用來對待十惡不赦的大壞旦,稍有惻隱之心的人也很難接受。我們當然也可理解為,罪的後果就是要受這樣程度的刑罰才能抵償,但祂只是代罪羔羊,不可以打個折扣嗎?又或者說:祂要多受苦才能更深刻地感動那些連惻隱之心也沒有的改變過來...

也許我不是不明白,而是難以接受我的主竟受這樣的苦楚。也許因為這個原因,祂的愛非世人可以相比,面對祂,我無話可說,只有一生無條件的跟隨...

返天家再問吧!

Sunday, April 12, 2009

釘、釘、釘

每年受苦節,我都想起主手的釘痕,就是這釘痕的手提醒我白白得著救恩的福份,也是這釘痕的手呼召我走上事奉的路。

雖未能每年都有機會去深思釘痕的意義,但若有機會也願意跟弟兄姊妹一同經歷及默想受苦節的意義。

記得過去我們曾在受苦節安排默想聚會,有研讀主被買被釘的經文;有一年還安排宿營,跨越半個晚上淺嘗主所受的折磨;前兩年,我們又安排過逾越晚餐。而今年的主角,就是那釘與十架七言。

昨晚,每人拿了一口釘回家,我有機會看到每一個拿釘的弟兄姊妹的樣貌,都是那麼認真與沉重。我想,由於這裡住的房子都是用木建成的,要他們把釘留下並不太困難。

隨時望著想著,提醒自己:那口釘應釘在我身,我當如何回報主恩?

Thursday, April 09, 2009

偏見與學術成就

最近在讀當代新儒學大師唐君毅及其師父熊十力的著作,熊的另一個學生,跟唐也是大師級的牟宗三則在多年前讀過。中文大學新亞畢業的,若未聽過唐牟應可被視為恥辱。

唐君毅在中國的動亂時代為了宏揚中國文化,跑來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與教會背景下成立的崇基互相輝影。雖說唐牟等人為儒家學者,但對佛道哲學的研究也手執牛耳。他們桃李滿天下,不論中西的研究,談到中國文化與哲學而不提二人,就代表沒有份量。讀到唐君毅一篇發表於七十年代在義大利舉行關於中國文化研究會的學術文章,不論是他以英語發表,還是有人把他的作品翻譯,足見他在國際學術圈的地位。

但是,師承自熊十力的唐牟,他們跟師傅同樣認為強調自力的中國文化所表達的自我完滿的理論是可行的。意思是,不需像基督教一樣需要一個神來協助人達到至善境界,而他們三人均明顯地否定基督教可在中國文化中找到共通點。儒家的"天"尤其不能與基督教的"人格神"相通。

若看看他們處身的年代,可以理解他們的看法:相信中國數年千文化的輝煌,但如今竟落得花果飄零的實況。當時中國大陸被共產黨奪去、台灣又不見得民主,加上文化大革命對中國文化徹底的破壞,只能在英國殖民地治下的香港可自由作學術研究,重建中國文化。這是相當可悲可嘆的年代。在這背景下,承擔保存及發揚千年中國文化的使命,對外來文化的入侵,抗拒接收是很自然的,更不用談融合與溝通。

讀他們的著作不難發現他們對基督教的誤解與偏見,但這卻無礙他們的學術成就。原來二者可以並存,甚至相輔相成。偏見可以理解為對某些見解的偏執--偏好與執著。就是這偏執,人越發深入鑽研,結果可能是道破歷世歷代沒有解決的難題。

我對基督教與儒家思想能相互參照的偏執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可幸的是今日這世代對偏見已沒有偏見,我可繼續以我的偏見做研究。

Tuesday, April 07, 2009

機會還是試探?

係香港同時間要忙好多樣嘢,但係呢度就係忙一樣嘢要好長時間。另一個學期又開始了,兩份論文、一個present+一個defense,三個月內完成幾件嘢,數量上並不算多,只是每一件都要好長時間同心血。

問題就係呢度,跑長途過程中會有好多機會,這些機會可以同時被理解為試探,因為會side track左你,令你忙完後難以集中。這些機會包括寫稿、帶聚會等等。做研究始終係自律工作,時間由自己分配,理論上把所有時間都歸屬於做研究,其他的參與,應承一件,就把做研究的時間減少一截。

求主給予判斷的智慧!

Friday, April 03, 2009

Firefox

如果唔係個IE唔生性,都唔會下定決心試用其他browsers,我試過兩個,最後都係用firefox。原來好多人都轉用了firefox,要多謝ddd出手,離岸幫我攪掂個看似簡單,但我又唔識攪嘅難題。其實,做電腦的programming係咪有種創造feel可以帶來滿足感?如果technical support都有滿足感的話,那是不是來自problem solving?

我諗好多人同我一樣,一上網就用IE,雖不至於有感情,但用落就有了安全感(不管佢其實係幾唔安全),不想試新野。不過,呢個世代唔多講忠誠,就其商品的選擇上,那裡有好野有平野,即轉唔貶眼。而且,好多野係需要忍兼不能改變,但也呢個世界仲有好多野係可以選擇的。在可以選擇與不可選擇的事情上有了清晰的界線,消費主義式的轉換product又何妨?我不是,也不需justify自己轉用browser,而是想到今日教會的消費主義。轉教會,甚至經常都在搵教會的信徒便屬於視教會為消費產品一樣,呢間教會像microsoft,那間是dell,這間是oracle...隨時轉。有啲野,還是無得揀好...

用左幾日firefox都覺得佢又快又方便。只係上blogger煩啲,每次係word copy啲文,publish之時都出現問題,就係html裡面多左啲code,每次都要返去IE upload啲文章。還要繼續適應...